□晨報記者 徐妍斐
  “雙11”搶購的一批服裝包裹終於到貨了,家住浦東花木街道某小區的白領王小姐面對滿櫥舊衣物犯了難。在朋友的介紹下,王小姐微信預約了一個上門回收舊衣物的公眾賬號“若鄰再生”,昨天,當她把30斤的舊衣服交給幾個“90後”的男孩後大舒一口氣。
  秋冬換季,這個由“90後”男孩搭建的“收破爛”微信公眾號露面剛兩個月已有2.1萬的粉絲量。由於上門團隊僅由7名“90後”成員組成,回收時長定為部分市區兩周內上門,偏遠地區一個月內上門。
  一家就收到30斤舊衣
  昨天下午2點左右,記者隨“若鄰再生”團隊的兩名機動組男生到家住浦東花木街道的王小姐家收衣物。
  王小姐拿出的舊衣物裝滿了兩個紙箱子外加一個購物袋,剩下幾件大的冬裝外套只能抱在手上。
  雖然被稱為舊衣,但王小姐整理出來的這些服裝至少都在七成新以上,有的甚至弔牌還沒拆,根本就沒穿過。
  “這些衣服有三十斤,沒想到這家有這麼多。”由於此前的預約報量不夠精確,機動組一時沒有帶夠相應的兌換禮品。他們把一塊洗衣皂和一包紙巾送給王小姐,“不好意思,按量還欠你一包紙巾”。
  舊衣物可兌換日用品
  據悉,在預約上門回收舊衣物的市民中,約75%為年輕女性。
  目前“若鄰再生”兌換的日用品分為三個檔次,比如:5公斤舊衣服=1包維達抽紙巾/1包邦迪創可貼/1塊奧妙洗衣皂;7.5公斤舊衣服=1個可愛小雞杯/1包雙燈衛生紙/1捲保鮮膜;12.5公斤舊衣服=1瓶六神花露水/1組衣架(10個裝)/1個蔬果臉盆。
  “舊衣服收去做什麼用?”很多人會提出這一疑問。“所有舊衣物的回收其實主要都是這幾條途徑:外貿、纖維再造、環保課堂使用面料,額外我們還會做些貧困地區的捐贈。”團隊創始人李博文解釋,目前“若鄰再生”還不具備衣物分揀能力,是將舊衣物,主要是其中的夏裝,打包給相關機構做分揀、清洗、消毒等處理,然後運送至非洲等國家的二手市場,這一部分是舊衣回收產業鏈中的主要盈利部分。而纖維再造和環保課堂面料等則主要出於環保考慮,捐贈則純屬做公益。
  粉絲數量一周內破萬
  今年三月註冊公司,9月微信平臺上線,目前有包括7名專職在內的十多名人員共同構成“若鄰再生”,這是個十分年輕的“90後”創業團隊。創始人李博文出生於1991年,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男孩。
  今年9月,隨著微信平臺的上線,“若鄰再生”在長寧區新聯紡孵化機構開始了正式的創業實踐。讓李博文沒有想到的是,僅憑微信朋友圈的轉發和口口相傳,“若鄰再生”的粉絲數一周內就破萬,一個月後達到近兩萬人。最熱的時候,一周收到千份預約訂單。
  “物流是最大的障礙”,李博文坦言:“目前團隊的物流組共有7名全職人員和兩三輛車。”在“若鄰再生”的公眾號內,寫明瞭市區虹口、楊浦、黃浦等七區兩周內上門收取,其他區域一個月以內上門的提示。因為來不及回收,“若鄰再生”也流失了一部分訂單,在公眾號中多次向用戶道歉。
  “每上門收一天衣物,就要貼進500元左右的物流成本,還不算人工費。”不過,李博文相信,這一市場的潛力巨大,並且未來他一定要讓“舊衣換物”的“物”變得對用戶更有吸引力。“現在只是一包紙巾,顧客無所謂要不要,但將來假如夫妻倆用兩部iPhone5可以換一部iPhoen6,顧客就更會覺得有價值,有動力了。”  (原標題:“90”後創業瞄向微信預約“收破爛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k64rkzt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