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,位於法蘭克福的德意志證券交易所前“熊”、“牛”雕像,象徵股市起伏。本圖為資料圖片。(圖片來源:《歐洲時報》德國版)
  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法國《歐洲時報》德國版報道,法蘭克福有兩“多”,一是翱翔於藍天白雲間的飛機多,二是穿梭於摩天大樓間西裝革履的人多。後者指的是衣著光鮮的金融從業者。法蘭克福是許多大型金融機構的所在地。這裡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在金融圈中打拼。豐厚的薪酬、體面的工作、卓越的生活質量、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等,都是讓在德華人對金融行業趨之若鶩的理由。他們的工作、生活狀態到底如何,他們的追求是什麼,有怎樣的壓力?帶著這些問題, 記者採訪了幾位在法蘭金融圈打拼的華人。
  入職關鍵:實習經驗更勝學歷
  金融行業是一個高學歷扎堆的地方,很難想象,一個本科還沒畢業的學生,便能夠順利地拿到“四大”(四大會計師事務所:普華永道、畢馬威、安永和德勤)的聘書,並且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成為高級審計員。一個名叫程青(化名)的女孩做到了。
  程青從初中階段就開始學習“小語種”德語,德國自然也成為她留學的首選地。在大學報考專業時,她運用了排除法,她說:“雖然我是文科生,但是我最強科目是數學,所以排除所有不太擅長的選項,讀了和數學聯繫比較緊密的經濟學專業。”
  2009年3月,離程青開始本科課程還有一個月的時候,她找到了在德國的第一個兼職——為德意志交易所附屬的新聞中心做宏觀經濟處理,為新聞報道提供數據支持,一干就是兩年。每周一至五早上7點到10點,她都需要將手頭獲得的宏觀數據,以最快的速度做成相關圖表,以滿足新聞報道的時效性。回憶起這段經歷,她說:“有人會覺得我這樣做很瘋狂,太累,我卻覺得很值得。首先,這份兼職與我的專業緊密相關;其次,雖然工作強度比較大,但是每周都有收入,可以在生活上自給自足,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。”
  兩年之後,程青放棄了兼職,開始了兩段實習經歷,而兩個實習正是在她現在工作的地方。她說,“我當時的男友,現在的老公建議我不應再做純粹數據處理的工作,而應找一份與未來工作聯繫更加緊密的實習。我聽取了他意見,並幸運地申請到一個在‘四大’的實習機會。”
  正是由於豐富的“實習”經歷,讓程青在畢業前三個月便拿到了聘書,她回憶道:“我當時非常激動,這也是至今最令我驕傲的一件事。公司幫我解決了延簽的後顧之憂,我得以安心地完成本科階段最後的考試。”
  工作中,程青很快進入了角色。她說:“所有新入職的員工便馬上開始接手項目,我不能想象,如果沒有相關的實習經驗,該如何應付得來。”她現在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,項目在哪兒,她的辦公桌也安放在哪兒。每個項目負責人的性格、工作作風都大不一樣,這也是她最需要適應的地方。除此之外,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也至關重要,如此才能順利地拿到需要的數據,進行分析,做出報告。
  審計工作的強度往往很大,程青認為關鍵在於如何釋放。她說:“哪一行都很辛苦,至於審計壓力是否尤其大,因為我沒乾過別的,所以感覺不出來。我會有很多方式來解壓,比如看美劇、韓劇,和朋友們聊天,做運動,旅游。此外,不斷從工作中發覺新鮮感也很重要。每個公司處理財務的方式都不同,想出不同的合乎法律又充滿效率的解決方案來,對我來說是件有趣的事情。”
  辛苦的工作帶來豐厚的報酬,但對於程青來說這還遠遠不夠。她說:“生活應該精彩而豐富,工作以外,還應能顧及好家庭、交到知心朋友。在金融圈裡,我有自己的榜樣,賣個關子就不透露了。”
  “會一直從事審計工作嗎?”面對記者的提問,她回答道,“工作將近兩年,審計工作依然不斷給我帶來新鮮感,我不曾有過任何轉行或是跳槽的想法。”
  競爭激烈:逆水行舟不進則退
  孫寧寧,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法蘭克福分公司工作已5年,目前擔任咨詢部門的經理。他看好德國金融市場的就業前景,他說:“無論對於金融專業,或是泛泛而談的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,市場的需求一直很大,沒有顯示出緊縮的跡象。”
  而對於目前金融業掀起的“考證熱”——各種金融職業認證考試中,華人所占比例越來越高。孫寧寧認為,這類認證考試對於提高專業知識,拓展看問題的角度會有幫助,甚至會起到“敲門磚”的作用。但是,能否在金融圈中找到一份工作還是取決於:對口的專業,相關的實習或是相應的論文。
  在安永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里,人事制度發展了一百多年,已經相當成熟,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分工和職責。經理和高級經理屬於管理階層,主要的分工是:客戶維護,團隊培養和管理,項目綜合控制以及爭取新的客戶等。
  孫寧寧介紹道:“在安永或是其他‘四大’公司里,如果遲遲不能升職,便意味著走人,可謂‘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’。在這樣的競爭機制中,很多人不能保持自信心和平常心,所以會有很大的壓力。管理職位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,一級一級地熟悉各個環節的運作,只有打好基礎,才能結合個人的素質產生出領導力。”
  對於在法蘭金融圈的華人,孫寧寧有著自己的觀察。他說:“這個行業里,華人優點明顯:勤奮,專註,服從性強,做事往往小心翼翼、面面俱到。但是換個角度優點也可能變成不足:在團隊協作中不太敢表現自己,循規蹈矩,不勇於挑戰新的東西。其次,金融專業對於語言要求比較高,很多華人從業者應該在工作中,不斷提升自身語言水平。”1  必修課:團隊合作精神
  黃奕麗(化名)目前在一家美國商業咨詢公司法蘭克福分部擔任經濟分析師,平時下班後習慣在咖啡廳坐上一會,品一杯香濃的卡布奇諾,放鬆一天緊張的心情。她微笑著和記者打招呼,一身簡約的西裝和一絲不苟的髮型,顯得職業而端莊。
  2006年她來到慕尼黑,在慕尼黑大學攻讀經濟學學位。五年的學習生活讓她喜歡上了德國的生活方式。畢業之後她回到北京,在大眾金融(大眾集團下一個獨立的金融投資公司)做了5個月的實習。剛開始的時候她覺得還挺有意思,但是單一的工作狀態和緊張的生活節奏讓她越來越煩躁。實習結束後,她拒絕了老闆的留用,選擇重新回到德國。
  談起這個決定時,黃奕麗說:“從生活方面來講,我更喜歡在德國悠閑的狀態;從工作內容上講,在德國工作,可以更多地接觸專業技能。而在國內,更註重客戶關係的維護和生意中的技巧,這至少不是我5年內希望學習的重點,所以我選擇來德國工作。”
  黃奕麗所在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咨詢、系統集成和管理外包服務提供商之一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客戶發現關鍵任務問題、實施創新和量身定做解決方案,幫助他們實現業務增長、降低成本,最終實現商業目標。
  團隊合作是她工作中最常見的形式,她說:“團隊合作非常重要,我之前的一個項目由我和另外三個同事共同完成。我們除了在專業性上滿足客戶的需求外,還需要運用許多創造性的技術手段。而我與我的IT專業的同事思維方式完全不同,所以只有充分的合作與溝通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。”
  與項目經理的溝通也同樣重要。她說:“剛入職時,我接手了一個項目,我非常努力,並且認為任務完成得也很好,但經理的評價卻給了我很大的心裡落差。一方面我很受打擊;另一方面我也自我反思,是不是在溝通方式上做得還不好?隨著經驗的積累,我現在每一天都會對工作做一個小的總結,用郵件的方式發給項目經理以及每一個相關同事。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讓他們每天都認真讀我的總結,而是讓他們及時地瞭解我工作的進度,避免重覆以及錯誤地工作。”在改變溝通方式以後,黃奕麗的工作也變得順利很多,她認為,這並不是性格的改變,而是一種工作方式、態度上的改變。
  對於別人眼中金融從業者的光環,黃奕麗並不認同,她說:“在我這個年紀,已經有人做到了經理級別,他們才是精英,我只是在職業中剛剛起步的金融菜鳥。”而對於工作壓力,她說:“我覺得和行業關係並不是很大,而是與工作本身相關。我工作中最大的壓力不來自專業本身,而是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。既包括和客戶,也有同事之間,還好我的外國同事們都很幽默,相互間經常開玩笑也讓工作輕鬆了很多。”
  來法蘭克福一年半後,黃奕麗對工作已經非常適應,並越來越喜歡這裡的生活。她說自己不是一個“月光族”,每個月都會攢一點錢,這樣讓她更有安全感。她也毫不避諱金融行業較高的工資待遇,她說:“較高的工資待遇可以滿足我對奢侈品的追求,去想去的地方旅行。當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情時,自己可以有足夠的物質支持。”
 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,她還在讀大二。她回憶道:“當時我的教授經常對我們說,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對金融危機起到非常重要的控製作用,所以我在高級學期時選擇了風險控制方向。我很慶幸當時做出了這樣的選擇,也非常享受現在的工作。”
  想升職:提高綜合素質
  在大型金融機構里,有著嚴密的職稱架構,想走向管理崗位,必須一步一個腳印。拿經濟分析師來說,分為:初級分析師、經濟咨詢師、高級咨詢師、項目經理、高級經理、大區經理以至總經理。在德國金融圈中,也有華人不把更高的職位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,選擇自己創業。
  曾在德累斯頓銀行旗下一家咨詢公司供職的李達女士,在2006年與合伙人共同成立了施坦博咨詢中心中國部。起初公司的重心在於協助德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,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公司的主要客戶變成了在德國尋求發展的中國企業。
  她向記者表示,“不論從中文金融咨詢的數量和質量,法蘭克福都是全德國範圍內最好的。法蘭克福基本所有的大型金融機構都會有一個中國區事務代表,足以說明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他們對於中國業務的重視程度。”
  越來越多的年輕華人選擇在法蘭的金融圈打拼,看好這裡的前途和“錢途”。李達女士說:“年輕人不應只著眼現實利益,拿著一份相對不錯的薪水,選擇勤勤懇懇、默默無聞。而應帶來更多創新的想法,將激情和活力也帶到工作中去,才能把握住或許五年、甚至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機會。想進入管理層的華人還應加強綜合素質,優秀的德英書面和口語表達是基礎,同時還要具備非常強的社交能力和較高的社會融入程度。”
  作為公司負責人,李達女士最大的壓力莫過於如何帶領員工共同走出企業的低谷。她說:“公司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,總有高低起伏的時候。有時實施一個新的項目,實際要比計劃的要漫長的多,出成果前那幾個月,是最難熬的時候。作為公司負責人,不能總停留在某一個層面上,而需要不斷尋求突破。”
  對於法蘭克福可能繼倫敦之後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,李達女士認為這將為在法蘭金融圈中的華人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。她說:“除了將會產生更多的理財產品,還有更多的工作機會,更便捷的交易手段。對於華人來說,這將是心理層面上的莫大鼓舞。我相信,人民幣有一天也會像美元、歐元那樣成為自由流通的貨幣,華人也應在金融領域力求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”(陳磊)  (原標題:海外就業紀實:德國法蘭克福金融圈的華人故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k64rkzt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